|
|
|
垃圾中转站安全距离
时间:2021-05-11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,城乡传统意义的垃圾站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、环保、节能低耗等新概念的要求,因此压缩式垃圾站的推广势在必行;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以其占地面积小,隐蔽性好,空间结构合理等优势,促进着垃圾中转站行业的发展。 垃圾中转站处理量小于150吨/天属于小型转运站;中转站为150~450吨/天属于中型转运站;中转站大于450吨/天为大型转运站。 垃圾中转站与相邻建筑安全距离,根据中转站的规模大小规定而不同 1、垃圾中转站小于150吨/天,与相邻建筑间距不小于10米; 2、垃圾中转站为150~450吨/天之间,与相邻建筑间距不小于15米; 3、垃圾中转站大于450吨/天,与相邻建筑间距不小于30米。 转运站的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小型垃圾转运站每2~3Km设置一座,用地面积不宜小于800㎡,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,应设置大、中型装运站,垃圾装转运站用地面积应根据日转运量确定。 垃圾中转站的推广和运用,既美化了 环境,又杜*了 二次污染,减少了蚊蝇的滋生,提高了车载效率,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,大大降低运行成本。 垃圾中转站规划选址原则 1、垃圾中转站建设宜独立占地;新开发区、工业区、新建大型住宅区、高层楼宇、旧城(村) 改造等区域可考虑附建式;确买无法选地,可考虑选在绿地、山边等区域或建地下式、半地下式; 2、垃圾中转站建设应按规划人口、人均垃圾产生量、垃圾站转运能力等条件设置; 3、垃圾中转站选址应充分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,各项污染指标应达到相应环保要求; 4、垃圾中转站应方便接电、通水、交通;应设置三相动力线路,每个厢体用电功率25千瓦; 每个站需配1.5寸水表;进站路宽≥8m,入厕人行通道应与入站小型机动车或手推车通道分开; 5、应尽可能远离民居,与居民区住宅*小距离不得小于5m; 6、应便于连接市政污水管网,排污管直径应≥300mm;站内应采用暗管排放渗漏液,站内排放管直径应≥200mm。
上一篇垃圾中转站设备多行业的应用
下一篇隐蔽式垃圾压缩站的优势
|